中国文明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建设  
天祝:从“古色古香”到“活色生香”
来源: 武威日报      日期: 2018-05-10      作者:       点击数:

  文化,城市文明之魂。
  铜牦牛、明汉长城、古刹天堂寺,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赛马、文艺演出、文化创作等各色文体活动层出不穷,从“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到“活色生香”的大众文艺生活,天祝,“文城”的魅力正徐徐展开。
     “遥途是蕴藏骏马的宝藏,辔头是开启宝藏的钥匙,请放开辔头让骏马奔驰……”优美动听的华锐藏族民歌在当地迎来送往的酒席上,在辽阔的草原上,在节日聚会演出上,人们对唱、填词,耳熟能详的曲调在民间不断传唱。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华锐藏族民歌在当地政府的搜集整理与保护传承下,重拾光芒,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立了国家、省、市各级传承人7人。除华锐藏族民歌之外,天祝县还确立了土族格萨尔、华锐藏医藏药等一大批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项,培养民间艺人100多人,出版大量光盘书籍,传承演习演出遍地开花,让悠久的民族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近日,一支修缮田野文物的专业队伍正整装待发,松山古城的修缮工作经过前期的论证、招标,即将进入施工阶段。“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如果不能保护好,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文城的创建更无从谈起。”华锐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谢能萨语重心长地说。近年来,天祝县高度重视文物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先后确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有馆藏文物894件。
  栽得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西北山水画写生创研基地、南拉民俗文化村、扎西多杰唐卡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天祝,立足天祝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充分发挥其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据统计,西北山水画写生创研基地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文化艺人达5000多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000万元,其创作的大量反映天祝山水人文的作品不仅是该县文化内涵的生动具现,更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载体,实现着文化与经济“双效统一”。
  如今的天祝农村,不只有牛羊、庄稼的“土气”,还有歌舞、琴音的“书香”。朵什镇石沟村村民韩天莲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但她爱读书却是远近皆知的事,她的家里摆满了书籍,她写的散文、诗歌在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发表,“读书是不分城乡的,农村人爱读书的也越来越多。”韩天莲觉得读书改变了她的生活。
  近年来,天祝县建成了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5个农家书屋、113个“乡村舞台”,成立了186支民歌队、则柔队、社火队、棋社等文艺社团,音乐家、作家等5个协会300多名会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日益活跃和丰富,练歌跳舞读书已成为农村人茶余饭后的新风尚。


文明武威
公众号
文明武威
抖音号
文明武威
头条号
文明武威
微博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主办:武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序号:陇ICP备18000922号-1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