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很小的时候,总是喜欢踮着脚去够窗台,透过冰冷的玻璃,去看亮着几簇灯的窗外。在我的印象中,窗外总是嘈杂的,顾客与小贩的吵嚷声,摊主的叫卖声,孩子因没有灯而被脚下坑洼的地面绊倒而疼痛所发出的哭声……我总是觉得那数种声音混在一起直逼我的耳膜,便紧闭了窗。于是这种声音便在我逐日增加的功课和亮得越来越晚的台灯中消失了。
一个初冬时日,偷得半日闲暇时光,便泡了茶,坐在临窗的木椅上,如同小时候一般,看窗外的物。它似乎变得与我记忆中截然不同了,没有了往日的市侩气息,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干干净净的台阶,一张张迎风飘扬的红旗,和一盏盏静默着的路灯。突然一声闷响扰乱了我的惊讶,我循声望过去,在声音的源头躺着的便是一位平常的中年妇女,身上的衣服虽已过时但干净整洁,后背上染了落叶却又使她显得狼狈,她一边低低地念着什么,一边挣扎着从地上起来。她终究没有起来。我认为过路的人会对此置之不理,事不关己地离开,却没料到有个过路的学生扶起了她,一边拍打着她身上的落叶一边搀扶着她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那片片落叶坠地,直袭我的感官。在之后还有几句模糊的关切问候。这情景即是发生在窗子以外。我突然觉察到窗子内的景象充满了偏执颇为陈旧,我应该要出去看看了。
我必定是要出去看一看的。因为所有活动的色彩、声音、生的滋味、新的事物全在那里。那里——便是窗子以外。
我走出了窗子,走进了街道,我开始以一种奇异的眼光去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个被我忘却的角落。我看到了被让座的老人向让座者致以敬意;因故摔倒的人能被人扶起;面对陌生人的救助人们施以援手;面对每一位身处困境的人我们总是耐心地等待,默默的心疼为他加油……这便是窗外的景象。
窗内即是人们对社会对城市固有的一个印象。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窗子”,为了“窗子以外”的美好而去奋斗。这个“走出窗子”的过程,与其说是个人的成长,倒不如说是一个城市的成长。
我们与城市,城市与我们。
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创造的过程。“窗外”的世界更加美好才能让更多的人走出“窗子”。但也只有更多的人从“窗子”里走出来,我们的“窗外”才会更加温暖与美好。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交换一份份温暖与信任,不断与城市一同成长,彼此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