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在全社会形成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在全市广泛组织开展了“最美武威人”推选活动,经层层推荐、严格审核、综合评选、会议审定、媒体公示等程序,市文明委决定,授予丁海等30名同志“最美武威人”荣誉称号。即日起“文明武威”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对“最美武威人”先进事迹进行展播,旨在学习宣传他们身上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积极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自觉参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最美武威人”——许开云
许开云,男,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畜禽疫病防控研究所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1985年,许开云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同年7月在原市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参加工作。工作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畜牧兽医技术研究、示范及推广工作。2014年,许开云被选派为“三区”科技特派员,对帮扶贫困村肉羊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许开云指导养殖户正确合理使用兽药
信念坚定,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许开云同志理想信念坚定,业务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作风朴实,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畜牧兽医科技试验研究、肉羊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促进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畜产品公共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许开云潜心第一线,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得到了上级单位、同事及服务对象的好评,2011年获得了“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荣获“最美武威人”荣誉称号。
不断钻研,科技成果丰硕
许开云先后完成了省、市畜牧兽医试验研究、示范推广项目5项,其中2016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2011年、2017年分别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12年获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科研项目推广应用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累计在《畜牧兽医》、《中国动物检疫》等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篇。
业务精湛,破解产业瓶颈
我市是一个养羊大市,但设施养羊起步晚,养殖技术相对落后。面对制约肉羊产业瓶颈,近年来许开云同志侧重于“羊”的研究。繁殖母羊的生产性能直接关系到养羊场的经济效益。我市规模化舍饲养羊场的母本品种基本上都是小尾寒羊。小尾寒羊繁殖率高,但存在对饲料要求高、母羊泌乳量不足、羔羊成活率低等不足。繁殖成活率低是母羊场亏损的根本原因,因此改良、升级小尾寒母羊,培养高繁殖成活率的优质母羊,是我市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最关键的要素。为了培育优质高繁母羊,许开云同志设计了5种杂交组合,在5个试验示范场开展杂交选育试验。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坚守羊棚,早起晚睡,与羊为伍,把控每个环节。为了测定母羊的泌乳量,每隔4小时要对羔羊哺乳前后分别称重,几乎是24小时守在羊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最终发现湖寒杂交母羊效果显著,湖寒杂交母羊产羔率达236.6%;日均泌乳量1.26千克,较小尾寒母羊提高53.8%;产羔成活率较小尾寒母羊提高33%;饲料成本仅为小尾寒羊的70%;杂交羔羊的初生重、抗逆性、日增重均显著优于小尾寒和湖羊。经省上专家鉴定,湖寒杂交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许开云现场指导养羊户开展科学养殖,解答配合饲料、杂交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无私奉献,助推肉羊产业
规模化、集约化养羊,需要一系列的现代养羊技术支撑。养羊技术配套应用是规模化养羊场成败的又一关键要素,为此许开云同志协同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的养羊专家,结合武威实际,研究、编制了肉羊生产10项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设施养羊提质增效,肉羊养殖配套技术先后在2个养羊大村、8个养羊小区、9个养羊场驻点推广示范,其中民勤县中信牧业成为全市养羊场的样板。该场羔羊成活率达到98.4%,繁殖母羊基本达到一年两产或三年五产的生产目标。许开云还为多家养羊场进行过现场指导、技术咨询和科技培训,近三年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养羊户2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