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率先在全县创建道德储蓄示范点,借鉴银行运作理念,以道德积分制管理为手段,全镇上下从而形成了“人人养成好习惯,村村形成好风气”的喜人局面。
天祝县打柴沟镇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部,乌鞘岭南麓,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为400.67平方公里,全镇辖1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7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藏、回、土、蒙等多种少数民族,总人口4090户16793人。
据记者了解,“道德储蓄所”设所长、积分管理员和积分兑换员3个岗位,配备了电脑、银行存折专用打印机、自助查询机等设备。“道德储蓄所”按照“储蓄义务、储蓄友爱、储蓄孝顺、储蓄诚信、储蓄勤俭”5大类60小项确定积分项目,实行道德加减分,通过搭建村民自治、德治平台,对道德行为进行量化积分,建立关爱回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地,变成群众看得见、做得到、可量化的道德评价体系。各村(社区)按照“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方式,召开道德评议会,收集并掌握本村(社区)群众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和存在的反面典型事例,再由道德评议委员会按照积分项目及赋分标准,实施加减分,并对评定得分情况在道德积分榜上进行公示。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三种方式收集评分线索,以户为单位建立台账,按照组收集、村评定、镇奖励形式开展,确保不漏户、不漏人。按照“做好事有褒奖受激励”的原则,将公示无异议的村民道德积分随即转入“道德储蓄折”,每户群众可按照本镇“道德储蓄积分”兑换规则,兑换生活日用品及其他物品。设立道德善行榜、道德星级榜、道德红黑榜,积分按年度进行累计,每一年为一轮,年度积分最高的农户可优先推荐为省市县“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而对于“道德积分”靠后的村民,则通过“黑榜”进行曝光,并在评议会公开接受群众热议、评判、监督,使其知耻明理、改过自新。
“道德储蓄所”成立之初在经费保障方面,除县内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捐助20余万元资金作为专项经费外,打柴沟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协调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县妇联、团县委等职能部门筹措资金支持“道德储蓄所”建设。采取联建、共建模式鼓励各帮扶单位积极支持“道德储蓄所”建设,动员企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道德储蓄所”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弥补了“道德储蓄所”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
经统计,打柴沟镇自“道德储蓄所”建成运行以来,共为全镇3000多农户、200余名干部职工及镇域内各学校老师颁发了道德储蓄存折共3595本,累计积分53004分,累计兑换积分17900分。
如今,打柴沟镇群众为善行善的意识越来越强,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家庭成员争吵打闹现象越来越少了,全镇上下形成了尊道德、守道德、人人争做好事的良好风气,也进一步推进了农牧民群众“志智双扶”的进程,为实现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