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精神文明报》刊登
入目皆风景 一城文明风
——甘肃武威市着眼创建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在小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街头,车让人先走,礼让斑马线;在社区,移风易俗、垃圾分类引领新风尚。斑马线前,机动车主动减速让行;骑行途中,市民自觉佩戴安全头盔;餐桌上,市民自觉使用“公筷”、践行光盘行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文明培育树新风
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一座城市的文明,归根结底体现为人的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就要在提高市民素质、提升软环境建设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
每逢节庆日,武威市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系列主题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活动612场次,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诚信文化,并依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引导市民诚信经营,理性消费。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公共文化设施和宣传文化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936场次,常态选树宣传先进模范,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当先进。
文明实践润心田
7月28日,武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芳草地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像往常一样,带着爱心人士的善款,到凉州区西营镇、永昌镇开展爱心传递捐资助学活动。芳草地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多为教师,活动中,他们和学生悉心交谈,问询学生近况,为学生辅导作业,鼓励他们多读书、勤锻炼,努力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公益之路上,我们共同托举爱心,争取让更多孩子受益,走出困境”,志愿者兰雪梅说。一股股暖流在他们的手中相继传递,汇聚成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武威市不断丰富“凉州绿 志愿红”“绿洲新声”“流动惠民大厅”等志愿服务品牌内涵,开展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展示交流,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持续开展“十个100”优质资源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广“道德储蓄所”“文明股”“道德红黑榜”等乡风治理模式向城市社区延伸,推进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在操办红白事方面全面推行“六凉八热”“一碗烩菜办丧事”等典型做法,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推动凉州攻鼓子、民勤曲子戏、华锐民歌、古浪老调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校园、企业,让更多群众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推动文明新风行动落地见效。
文明创建惠民生
城市的繁荣美丽、市民生活的方便快捷离不开户外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不论严寒酷暑,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始终坚守岗位,为城市发展默默奉献。为了给这些辛勤的工作者提供一个暂时休息的场所,武威市设置了多处劳动者驿站,驿站内环境干净、桌椅整齐、标语温馨,报架上夹着报刊,柜子上摆着热水器、绿植、微波炉,墙上挂着电视机……户外劳动者们走进驿站,就像走进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热可纳凉、渴可喝水、餐可加热、累可歇脚、急可如厕”等爱心服务,让城市在爱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温暖。
一间间“爱心屋”,既体现了对广大市民的关爱与尊重,也是对广大市民的一种正向引导。“劳动者驿站”“文明实践站”“爱心母婴室”“社区活动室”……随着社会治理方式的不断创新,武威市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家园,下足“绣花功夫”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极大地丰富和便捷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为老百姓绣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