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悠悠,这里是层林尽染的山色画卷;晚风习习,这里有美美与共的田园风光。
厚重的黄土地、清新的大自然,广袤的沃野间、绵延的绿洲里,蕴藏着生机无限,造就出魅力家园。
乡村蝶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今,放眼武威,随着和美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镇镇有亮点、村村有特色、季季有风景,处处展现出幸福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风貌,户户皆是景、村村留乡愁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一幅“乡村美、村民乐”的“和美乡村”画卷在徐徐展开……
一
村庄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
行走在武威大地的各个村落,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冬日薄雾,烟火气俱足,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地坐在家门前拉着家常,不时地开怀大笑;老人们围着桌子下棋,悠闲自在……初冬时节,走进凉州区和平镇牌楼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组巷道整洁平坦,院墙外落叶橙黄,构成一幅色彩艳丽的图景。
“现在房前屋后都干净了,道路也平整畅通了,我们没事就喜欢坐在门前说说话。”
“你看现在的村里,环境好了,有广场也有小游园。”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村里的大变化。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在民勤县薛百镇五星社区,一幢幢灰白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路边的绿化也透露着盎然的生机。
“新楼房真的好,舒适又方便,社区环境也好,我们以后的日子也更有盼头了。”薛百镇五星村村民姜学荣刚刚搬迁入住到新楼房,宽敞的客厅、崭新的陈设,让人眼前一亮。
乡村是农民的生活家园。前不久武威市印发“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借鉴、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一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发展理念深刻变革、乡村环境深刻重塑。昔日灰头土脸的“小村庄”到今天整洁宜居的“美丽村”,在武威比比皆是。武威市通过规划引领,准确把握村庄分类标准,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815个发展类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着眼高质量“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面”,建设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1个、示范镇3个、示范村107个。
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美在颜值、美在气质,更要美在老百姓心里。
漫步在天祝县西大滩镇上泉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建设的新居古色古香,格外引人注目。村民杨登虎100多平方米的搬迁安置房宽敞明亮,装修时尚气派。搬进新居后,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家的生活居住条件。
“以前我们在山上,住的是土房子,吃水还得驮,或者用车去拉。现在这个房子卫生间、自来水、暖气都有,前后院也宽敞,环境还特别好。”杨登虎说。
越来越畅通的道路、逐渐完善的活动场所、不断变美的村容村貌……天祝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宜居的重要保障,积极推进乡村道路硬化和路灯、文化室、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扮靓了乡村“容颜”,也凝聚了村民们团结进取、发展经济的合力。
在古浪县大靖镇新华村,曾经坑坑洼洼的道路、残垣断壁的房屋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院墙。路边修建的文化广场成为了村民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不仅提升了新华村的整体形象,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加快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农房抗震改造,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农村天然气入户,清洁取暖改造……今年以来,武威市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统筹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农房抗震改造,持续推动“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印发《武威市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农村新改户厕质量大比武活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民勤县3镇21村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6个乡镇9个村县级试点有序推进。
三
从一面文化墙到文明一条街,从点上先突破到布局全域化,一村一面孔、千村千模样,武威市一个个乡村扮美了“面子”、厚实了“里子”、提升了“气质”,朝着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和美乡村”转变。
在凉州区西营镇杂沟村,别致亮丽的农家庭院里,树根雕塑成的一物一品留存着乡村记忆;洁净宽敞的乡村道路边,闲置品“变废为宝”成为便民设施;独具特色的游园广场处,小石子、废木材就地取材变景观……既沾“土气”、又接“地气”,还显“大气”的创意改造,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底色。
凉州区西营镇杂沟村听取乡村木匠、泥瓦匠、粉刷匠等“土专家”意见,广泛征询群众“点子”,在村口利用老树根打造景观小品,利用旧轮胎打造文化长廊,利用闲置院落打造“清凉居”老年休闲苑,在全村收集具有年代特征的“老物件”,打造农耕用具展示区,再现上世纪80年代生产生活景象,引导村民记住乡愁、留住乡音,提升文化韵味。
“通过借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镇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出‘点子’谋发展,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身体力行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增添活力。”凉州区西营镇杂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菊婷说。
一座桥、一塘河、一种传统手艺或特色小吃,往往就是一个村庄独特的符号,要保护好这些特色元素。乡村建设中,武威市既没有照搬城市套路或者“以洋代土”,把村庄建得不伦不类;也没有统一模式搞“千村一面”,而是统筹考虑自然景观、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与自然环境融合,体现风土人情特色,精心打造一村一韵。
坐落于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张清堡村的清水古槐,距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今年以来,清水镇以张清堡村千年古槐为依托,充分挖掘古槐文化,着力打造独具特色,饱含历史文化内涵精神的古槐文化基地。根深叶茂的清水古槐下,游客拍照留念、村民围坐聊天、孩童嬉戏玩耍,清水古槐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根脉。